杏坛镇党委书记柯宇威:牢握主动权,构建生态圈,改出新杏坛!
2019-12-10
一直以来,大家提到杏坛产业自然而然会想到电镀、废旧塑料、漂染。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杏坛是一个污染严重的镇街。而村改对于杏坛,就是一个转机!我们希望通过改造升级材料等企业,优胜劣汰,鼓励本土优质企业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转型,脱掉污染严重这顶帽子,改出一个新杏坛。
2019年,杏坛镇自我加压,向着拆除1824亩目标一路冲刺。目前,杏坛镇突破目标,以完成拆除整理土地1850.23亩、复绿土地580.62亩、开工建设86.68万㎡的好成绩,完成今年全年村改目标。
杏坛镇党委书记柯宇威分享了杏坛村改如何拧成一条绳及自己的心路历程。
心路历程:
形成社会共识,构建生态圈
在推进杏坛村改工作过程中,我也是感触良多。
一是要形成政府与企业的共识。企业是顺德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村改为企业赋能,增加了企业的信心;除了重新释放土地的红利,还激发了企业家二次创业的激情。因此,政府与企业形成共识,获得企业的支持,助力村改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有的企业除了自己主动去配合政府参与村改,还带动亲朋好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支持村改。
二是要在社会形成共识,村改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党委政府把政策讲透了,大家也就明白村改就是产业升级发展。在杏坛及其他镇街,许多项目都顺利表决通过。一句话:村改真正赢得了基层的支持,赢得了民心,使得村改能一步步地往前推进。同时,我认为村改赢得民心也是体现了其真正生命力所在。
三是杏坛村改要形成生态圈。在党委政府引领下,企业、村居、村民共同参与村改工作,实现万物互联,让村改推进更为顺利。
金句集锦
“实体经济是顺德发展支柱,村改释放土地必须支持实体经济。”
“企业是顺德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而村改可以真正地为企业赋能,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通过重新释放土地红利,可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家们二次创业的激情。”
“正是因为杏坛村改工作真正赢得了基层群众的支持,才使得各村改项目能够顺利推进,而村改赢得了民心正是体现出了村改的生命力所在。”
“推动杏坛村改形成一个‘生态圈’,就是要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积极发动企业、村居、村民参与到村改工作当中,让他们也成为村改‘生态圈’中的一员,共同为加快推进‘头号工程’提供助力。”
“村改一定要坚持互利共赢,一定要让企业、村居、村民共享村改发展红利。”
腾笼换鸟,首个超500亩连片整改项目打下“强心针”
在推进村改过程中,杏坛一直坚持工业立镇的指导思想,时刻牢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决守住发展工业的底线,一心一意推进“工改工”项目。同时,杏坛基本采用政府直接征收模式,将坚持将土地主导权掌握在政府手中。
柯宇威介绍,光华德彦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该项目成为全区第一个超500亩连片改造并通过村民表决的项目,给杏坛村改打了一支“强心针”。
位于杏坛镇光华村的德彦工业区,是珠三角地区早期典型的“村村点火”工业区,主要以废旧塑料的冲洗、拉粒、销售为主。整个区域的厂房非常低矮,利用率非常低,且周边废旧塑料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该项目采用“货币+配建物业”方式进行征地补偿,对于光华村集体,不仅可一次性获得征地补偿收益,还通过承租3.8万㎡集体物业,让村民参与到项目中获得长久的租金收益;对于企业,杏坛村改腾挪出来的空间优先安排给本土企业,助力企业增资扩产,享受村改红利,同时解决企业发展的土地问题;对于光华村村民,工业区通过改造,彻底淘汰废旧塑料等低端落后产能,从根本上解决片区环境污染问题,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同时解决村居历史遗留问题,显著提升乡村风貌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借助村改腾挪的空间,德彦工业区将兴建一座能覆盖杏坛西部的学校,使得周边村居村民可以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享受村改带来的红利。”柯宇威明确指出,杏坛村改要形成一个生态圈,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党委政府、村居、企业、村民的参与,有社会的关注、支持,使每个人成为村改的一员。
更值得关注的是,杏坛将以“产业立镇”为出发点,谋划两个高端产业集聚区,以二环路为轴线的万亩工业区和高新区共1.5万亩的高新科技及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以百安路为轴线的1.2万亩七滘工业区为主的智能家居、塑料制品、港口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规划2000亩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特色产业的昌教、吕地片区和600亩以旅游、工业设计为特色产业的逢简、龙潭产业园。
顺势升级,坚持“工改工”,杏坛新兴产业迎来“加速度”
“杏坛原来以废旧塑料闻名于国内外,随着国家禁止了废旧塑料进口,逐渐把落后、低端的产业逐淘汰了。这是给我们转型升级最好的契机。”柯宇威表示,近年来,传统产业正悄然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原有废旧塑料贸易到废旧塑料再生,再到环保改性工程塑料研发生产的新材料,让老产业挖掘出了新的潜力。如今形成了保护膜和改性塑料两大主线,建立了从材料基础研发到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涌现了德冠、东立、莱尔等一批骨干企业,整个新材料的产值超过100亿元。新材料已成为杏坛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柯宇威看来,推动新材料、智能装备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杏坛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随着中国实施“禁废令”,杏坛产业转型升级迎来了好时机;另一方面随着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推进,杏坛腾挪出新的空间。现在,杏坛集聚了一批新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与骨干企业,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
“新材料作为科创板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也对杏坛新材料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良好助力。我认为,这次峰会是资本与产业的最好结合,抢占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的新高地。杏坛的前景无限。”柯宇威说,凝聚各方正能量,发出杏坛好声音,这是至关重要的。
为促进新材料、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杏坛联合顺德高新区、东立新材料,计划在杏坛建立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以电子保护膜、功能膜、改性塑料为重点,面向全区材料企业开放,可提供新材料研发、测试等多项服务,促进产业升级。”柯宇威书记表示,希望平台能把新材料企业凝聚在一起,发动企业建立联盟标准,争取去做标准起草单位,抢占行业制高点、话语权。
激情燃烧,杏坛发展迎来新机
杏坛高度重视村改组织架构,由镇党委书记柯宇威、镇长谭灿荣亲自挂帅,分别担任村改领导组组长和常务副组长,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项目组、职责组组长。杏坛村改办深入开展村改政策宣讲,通过集中开宣讲会、深入企业和村居个别发动、挂点企业镇领导带头宣讲、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把村改的政策传递到村居、企业、村民、租户、业主等各层次群体中,让他们了解政策、熟悉政策、支持政策,在村改中谋发展、谋福利。
村改很好地调动了干部、村居、企业的激情,焕发了杏坛的新活力。“村改调动了一班人的激情。第一,村改调动了全体干部的拼搏激情,使得大家都愿意冲锋陷阵、披荆斩棘,认为村改是有价值、有前途的成长平台。第二,村改政策出来后给了村居土地二次利用的机会,让村民、股份社、生产队愿意参与到村改中。第三,村改调动了企业积极性。村改腾挪的土地为本土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成长的空间,让企业愿意聚在一起,一起思考杏坛未来发展,参与到杏坛未来发展。”柯宇威还说,峰会邀请的北大教授刘海峰每次来杏坛都感受到新的变化、新的力量,证明大家的热情都是有回报的。
“这就是杏坛的正能量、好声音。”柯宇威提到近日与资深媒体人龙建刚老师近日致电中,了解到龙建刚老师对杏坛发展的认同。龙建刚老师认为自身明显感受到了杏坛的变化。柯宇威表示,“就像郭文海书记所说的,我们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整个杏坛都处于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的状态。”,这是杏坛未来的希望,也是新气息、新精神。
年内,杏坛还与顺德高新区就相互间的财政关系、社会事务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调整,就共同推进村改招商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机制,高新区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三大产业平台为全镇乃至全区村改提供了优质的腾挪园区。
“之前,有一家本土企业在杏坛找不到土地发展空间,其他地方已经向它抛出了橄榄枝。但企业主跟我说,‘我很想留在杏坛,对杏坛有信心,相信杏坛村改,这是有希望的,有激情的,有未来的。’,最后还是留在了杏坛。”柯宇威说,杏坛村改腾挪出来的土地,定会优先留给杏坛本土企业,让他们享受第一批村改红利。
成绩单
超额完成今年村改任务
截至12月5日,杏坛已完成拆除整理土地1850.23亩,复绿土地580.62亩,开工建设86.68万㎡;改出全区首个通过村民表决的500亩以上连片改造项目。
提供生态修复的“杏坛样本”
杏坛统筹规划约10653亩的西江堤岸生态再造片区,重塑西江堤岸生态环境,已启动海凌、西登、马东以及南华堤外工业区生态复绿项目,累计修复面积约592.2亩,为顺德村改生态修复提供“杏坛样本”。
杏坛以逢简、青田为核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片区村改项目,配合乡村旅游发展,引入设计元素,带动周边资源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基地,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