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流:跨界合作,谋求村改经济新效益
2019-12-25
勒流以工业立镇,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全面推进工业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在勒流展现到极致,三产比例中制造业占比约78%,有39个村级工业区和3个集约工业区。据统计,勒流工业园总用地面积为32846亩,约占全辖区包括村落居住点在内所有已建用地的50%,共有企业约5300家,产值约420亿。工业区中不符合“土规”的土地面积约12100亩。
今年,勒流街道主要推进龙眼工业区、江村工业区等多个重点改造项目。勒流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光表示,“能先改的,容易改的,就马上改。”
迎难而上撕开村改突破口
因历史遗留问题,勒流街道39个村级工业区大多数存在着工业区包围农村、厂房住宅相互混杂的形态。各类公共配套均缺乏合理规划,居住环境脏、乱、差,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
“为此,村级工业区升级改造不仅仅是工业区的改造,应该解放思想、开放思路,对村厂混合的区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整体改造。”王光表示,龙眼村就是村厂混合整体改造的最好代表。
10月24日,勒流重点村改项目——龙眼工业区A区升级改造项目拆除工作正式启动。龙眼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占地总面积689亩,根据村改规划和现状实际,拟划分成A、B、C、D、E、F六个区,以挂账收储、企业自改、复绿复垦等多模式分期分批推进改造。该项目致力于发展高端智能制造和电子商务产业,并结合龙眼村乡村振兴计划,打造“龙文化特色产业基地”。
目前,A区175.24亩升级改造方案已以98.7%的投票率和97.3%的同意率通过村集体表决,其余区域的项目表决工作稳步推进中。“我们计划明年完成整个项目689亩的拆除工作。”王光说,龙眼工业区现状产业以小五金、模具、汽车配件、纸品、纺织等为主,计划由龙眼村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后主要以挂账收储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同时允许部分国有地块自行实施改造,建设商品厂房。
日前,经过勒流街道与区相关部门、有关金融机构的密切沟通、积极争取,龙眼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村改贷”已于12月获得批复,是全区首个采用“村改贷”的改造项目。
跨界整合谋求村改新效益
9月28日,菊花湾大桥主线顺利通车,勒流到乐从、佛山新城的距离大幅缩短,原来40分钟的车程,如今只需5分钟即可通达。
目前,国家在打造“中部崛起”的成效显著。勒流正位居顺德中部,一直是顺德的洼地。但交通和城市建设确是制约勒流发展的短板,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较大。为此,勒流街道跳出“村改”看“村改”,以全局思维和产城人融合的理念,通过村改这一突破口,加速交通建设和产业升级。
王光表示,菊花湾大桥、港口路改造工程的完工,形成了勒流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主动脉,串珠成链,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产城空间。
为此,勒流街道也积极探索,在跨界整合的基础上谋求村改在加强镇街合作的更大效益。
勒流村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勒流部分工业区与周边镇街工业区相连较近,但不相融、不相接、不合作。单纯从物理空间的接上边、连成片,而产业配套、产业链条的不融通、不整合,影响了片区产业的整体效益。
王光表示,面对这一情况,勒流街道主动作为,积极对接,推进“大良凤翔工业区—勒流龙眼工业区联合改造”连片可改造面积达2000亩以上。“行政有边界,村改无边界”,据了解,大良村改的重心放在105国道以西,两个街道如果通过上级指导、加强合作、整体谋划,可以让连片的产业集聚区的道路交通更系统、空间布局更合理、产业配套更完善、经济效益更可观。
把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干出来”
“村改是一件很有故事的工作。”今年初,王光从顺德区委区府办主任的工作上调来勒流担任街道“一把手”,近一年的“村改”让他对“顺德铁军”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通过村改,勒流发掘培育、锻造了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做镇街工作很不容易,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们非常辛苦。”王光表示。
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中,勒流着力平衡村集体、企业、村民等各方利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配套好街道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同时,通过整合资金、人力资源,抽调街道精兵强将不断充实村改工作组,勒流形成了招商运营、联合执法、审批建设、项目服务、法律服务、监察等8个工作组,将人员安排到村改一线,实施项目负责制,明晰职责,直接推动村改破局。
“勒流各村居、企业、村民对于村改工作的认识不断提升,而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言献策,实现了‘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认识跨越。”王光说。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勒流在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未来将发起总攻、迎头赶上。”王光表示,勒流要以“闻鸡起舞 日夜兼程 风雨无阻”的姿态抓紧时间,把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