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聚焦顺德村改,看顺德如何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2020-10-25来源:凤凰卫视
当中国经济转向高品质发展,“村级工业园”却成为了许多地区产业升级的障碍,土地利用率低下,产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凤凰卫视《财经正前方》的本期节目将以顺德“村改”为观察点,看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如何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报道全文如下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指出,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中国经济模式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候,在广东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村级工业园,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就诞生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村级工业园里。
四十多年过去了,顺德早已成为闻名全球的制造业强区,拥有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产值近八千亿元的制造业集群,然而如今的顺德却感觉到了产业空间严重不足、传统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的困境,这同样也是中国珠三角地区工业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2018年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推开了村级工业园改造这一“头号工程”,推动产业发展格局重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顺德模式”,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典型代表,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示范意义。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将以顺德为观察点,看顺德如何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改革机制、升级产业、再塑格局,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村改不是简单的“破”和“立”
9月,在顺德陈村智能装备产业园内,一家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最近企业的订单快速增长,车间里的机器人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赶订单。今年得益于有了新的厂房,公司产能翻了一倍。
机械设备企业财务总监 徐协旺:“这边是我们原有的厂房,然后这边是我们2019年开建,今年大概3月份完工的厂房。”
借助村改,这家企业在原有生产面积上扩增了37000平方米,如今总生产面积提升至7万平方米。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村改办相关负责人 关伟棠:“因为这一片的话,它之前它的土规是没有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村改政策才能够给他们这个指标,然后他们才能够改造。”
机械设备企业财务总监 徐协旺:“从去年10月份有一栋交付了开始使用,我们整个产能这一块,比去年提升了一倍。标准机由原来的一周时间(交货),现在压缩到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交货了。”
在顺德容桂,一家国际大型家电企业刚刚获得了一片新的建设用地,正在规划设计一个世界级开源芯片项目,作为企业从传统家电业向科技数字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步。
顺德大型家电集团副总裁 邹能基:“初步的整个规划已经跟镇政府里边都已经谈妥,基本上没问题了。那我们在后期的话,准备要规划做一个工业4.0的一个项目。”
在土地利用率已经超过了50%的顺德区,这些企业能够得到新的建设用地,都是村改带来的成效。
自2018年起,顺德开始村级工业园改造,依法淘汰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企业,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截至2020年10月12日,全区累计拆除整理土地67825亩、新建厂房1399万平方米、复垦复绿4621亩。
今年顺德村改已经从“拆建并举”转向重点谋划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主题产业城,全区十镇街启动建设十个平均超两千亩的现代化主题产业园,总面积将超过3万亩。
一大批新兴产业企业看中了村改后腾出的发展空间,纷纷前来投资设立新的产业基地。
然而就在前几年,作为中国制造业重地的顺德却无法再引进更多的新兴产业项目,也无法满足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的要求。
曾经作为顺德工业发展“产床”的村级工业园,占用全区已投产工业用地面积的70%,却只贡献4.3%的税收。企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落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没有土地。一些企业只能向外寻找发展空间。
村级工业园不仅仅是顺德区面对的问题,更是珠三角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突破的瓶颈。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 韩治帮:“一些新兴产业对我们顺德也非常关注,而且本地企业的增资扩产的需求也非常的迅猛,但是它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它土地空间的一些瓶颈。早期这些产业园区的配套跟不上这些新兴产业的需求,所以会变成了在一些新兴产业的一些引入方面,它会有一定的一个瓶颈。”
佛山市顺德区委改革办主任 陈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发展,没有土地空间怎么能求发展呢,所以很多企业,本地企业,它得不到增资扩产,它就外流了,这个是一个方面;另外我们一些新兴的产业,想要引进的项目就引进不进来,因为也没有空间给到它,所以这个对整个顺德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我们就下定决心,要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过去四十年顺德人推动了从计划到市场,从内向到外向,然后从农业到工业的转轨。那么顺德人怎么能在新三十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推动治理现代化。新三十年所需要的资源和要素,怎么办?因此呢我们可以看到顺德区委区政府做了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行动,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的同时,又开始对过去四十年,它的资源要素的存量,来进行供给结构型的改革。”
村级工业园改造不是简单的“破”和“立”,而是对产业发展空间和功能定位的重新规划布局。由顺德区委区政府统筹编制、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整合优化形成的《顺德高质量发展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体规划》成果,在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中荣获省一等奖。
从小散乱的村工厂,到协调有序的产业生态,一幅顺德新制造版图浮出水面。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副局长 黎景带:“这个编制呢,其实我们是围绕着两条主线的。一个是我们的空间的集聚,我们原来说382个村级工业区,占地13.5万亩,它整个状态是非常分散的。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如何去把这些分散的变成集聚的,所以在空间的集聚一定要做到方向性的引领,这个是一个;第二个是我们所说的产业的集群,我们需要把产业的,同类型的产业,或者是产业中的上下游企业,把它整合起来,以后就剩下20个产业集聚区,和30个主题产业园,以后整个工业发展的区域,就在这些范围里面。”
佛山市顺德区委改革办主任 陈林:“我们整个研究,按照区委的部署,腾出来的空间我们要坚持高水平的规划,高标准地建设,建现代产业园,现代产业城。另外一个是人产城文融合的,我二三十年之后,整个顺德的城镇化水平,肯定也会飞速地进步的,我们不能再孤立地看待这就是一个工厂啊工厂区、工业区这样看待,而是要把它(工业区)融入城市,满足人文需求的一个整体去看待。”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村级工业园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铸就珠三角改革开放早期工业繁荣的基石,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目前这些村级工业园普遍受到了土地管理和使用体制机制的制约,影响了投资者信心与投资质量,发展乏力。以顺德为例,遍布各处的村级工业园让整个顺德区都面临着土地利用粗放、产能低效、环保和安全风险高、缺乏产业升级空间等发展障碍,这同样也是中国珠三角地区工业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村级工业园亟需改造是普遍共识,但是各地的村级工业园的利益主体十分复杂,这其中既有村民利益、集体利益,也包含着企业承包利益,房东转包利益等等,既得利益群体反对阻力极大,如果没有政府主导和规划,村改无法自发推动。在顺德的村改实践中,没有先例可循,如何妥善处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何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如何激发民间资本的参与热情和市场活力。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顺德区的“村改”破题。
顺德如何以“村改”破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乡村工业开始加速发展,龙江镇仙塘村为提升村民收入,在邻近的区域划出土地出租给各类企业。龙江很快成为了中国家具制造重镇,让仙塘村民较早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顺德区容桂街道的细滘村,在村改之前聚集的主要是五金企业和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在为村民带来土地出租收入的同时,也导致了村居环境恶劣,道路交通拥挤。
细滘村村干部 黄任华:“给我们当地环境的污染也挺大,特别是物流,物流这个交通压力,群众反映意见最大,每天都塞车,交通环境造成损耗很大。怎么把我们这个地方改造好,怎么样去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位于杏坛镇的光华村,过去聚集了3000多家塑料回收加工企业,而且工业与居住混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说到村级工业园改造,村民们都赞同,但是在“怎么改”这个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光华村村干部 吴振球:“‘工改工‘,我们那时候就觉得有个难度,要怎么跟村民们去解释,因为当时在我们邻近的几个村,他们也征过地,征了地以后他们分配非常高,但是按照我们这样的分配的话就确实有点低。”
在村级工业园改造初期,顺德区委在调研听意见时,各方反映出村级工业园改造困难重重,如规划不符,规模不足,历史用地问题复杂和政策瓶颈难以突破;动辄四五十年的长租期、低租金情况严重,厂房业主、园区企业等既得利益群体反对阻力极大;土地权属复杂,土地整理难度大等等,干部信心不足,社会各界普遍持怀疑态度。
细滘村的村改模式是直接征收开发,就是把集体土地转为国有,给予村集体的村民相应补偿和安置,再以公开出让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在第一次村民表决的时候,细滘村的村改方案并没有通过。
容桂街道村改办常务副主任 叶毅萌:“在第1次表决的时候,可能村民对征地的一些政策或者是历史问题可能还在纠缠,所以那时候就第一次(表决)是没有通过的。”
启动村改,村民的意见难统一也是一大难题。有的村民本身也是业主,更愿意维持原先的利益格局不变;有的村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农民离不开土地,希望维持土地的集体收益;有的村民希望把土地收回之后用于房地产开发,否则就是“贱卖土地”。
然而,这些村级工业园显然与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如果不改,顺德就没有未来。2018年1月8日,顺德区委召开第十三届党代会三次会议,果断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党委政府“头号工程”。顺德区委书记反复强调,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是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顺德村改推进中,在十个镇街不设试点,区、镇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下基层、进园区、入企业,区镇两级干部并肩战斗,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强大合力,点燃了新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
光华村村干部 吴振球:“那时候我们也是通过十几场的宣讲会,每一个生产队去跟他们说,都是跟他们这样挨家挨户去,后来得到他们大部分的都是赞成。”
仙塘村村干部 赖珠兴:“在我们龙江镇来说,所有村改的村,全部由纪委直接去挂点,挂点以后帮你们一笔一笔账,清清楚楚去审,审过关,你不能够有一点的误差,账户公开。”
细滘村村干部 黄任华:“第二次表决的时候,真正把征地以后,这个利益怎么去分,怎么去增加他们的收入,有些企业也是不理解,你为什么现在要搬,我和他说,你现在做的产品出租给人家已经比较低端,污染也挺大,也不适合现在环境的生存。”
顺德区杏坛镇副镇长 罗志凯:“我们找到一些本土的企业主来说服他,因为他是本土本生人,它这个(环境)改善对他有好处,他不会去纯追求利益,他还是对本土有些情感的,这帮人我们去跟他们去做工作,跟他们说服他们,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突破口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顺德啊,它的经验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这么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么复杂的历史性的因素,怎么动?它把决策权交给人民,交给当地的村民。从这个角度,我觉得顺德人的先验探索,你可以看到它不是用过去传统的治理模式来做,不是简单的用政府的行政力的模式做,它其实是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探索一个我们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治理模式,来做市场经济土地资源要素,它的存量资源的重组和调整。”
针对改造中遇到的问题,顺德区先行先试,创新了35项新做法,对于区级权限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向广东省申请并获得11项政策支持,出台了73份配套文件,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有力破解了历史遗留问题。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副局长 黎景带:“我们坚持第一个,我们合理的补偿,合理补偿是用第三方去核定的,我们也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第二个方面就是我要强执法,就说当我们合理补偿,大家谈方面真的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坚持用法律的这种做法去做。”
顺德区村改推行两年多以来,探索出“政府挂账收储、直接征收开发、生态复垦复绿、政府统租统管、企业长租自管、企业自主改造、一二级联动开发、国有集体混合开发”等8种改造模式。2020年上半年,签约引入村改及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达2400亿元。
佛山市顺德区委改革办主任 陈林:“那我们就创新了很多模式,其实就是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你比如说一二级联动开发,一二级联动开发,就是以社会资金,我通过公开招选社会资本,可以直接参与我的村级工业园一级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拆啊清退啊,就由它带资金来,好,它做了这个之后,二级的开发权他就可以取得,那就解除了社会资本的担忧。”
村级工业园改造涉及众多审批事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顺德区实行了“项目会审”制度,区村改办每周召开一次主任办公及项目会审会议,涉及“村改”审批的所有部门负责人参加,各个村改项目方案先在这个会议上集体审批,通过后再交给村民表决。
顺德推动村改至今,累计通过表决的村改项目65个,其中今年以来通过表决项目34个,表决总面积约12544亩,赢得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支持,表决通过率不断飙升,多个项目达到100%的同意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连续八年位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一名,但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始终是顺德的一大短板,为此,顺德希望走出一条湾区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与乡村振兴同步,探索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加快发展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两年来,大规模的村级工业园改造,不仅仅给顺德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是为生态建设腾出了空间,宜业宜居正在成为顺德发展的新路径。正如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所说,“村级工业园改造像是一条扁担,一头挑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头挑着乡村振兴。”
这是村改之后细滘村新建的孝德公园,每周三,爱好粤剧的村民都会聚集在这里排练粤剧。
细滘村村干部 黄任华:“以后进来的人,会有比较高端的人才,我们现在就把自己结合乡村振兴,把自己的环境要搞好,把这些人才留在我们细滘村。”
过去龙江镇大涌常年有污水排放,在仙塘村很少能看到蓝天。村改之后,仙塘的环境得到了改善,随着村民收入的提高,也带动了龙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仙塘村民:“你看这个环境确实是很美,所以附近其他村的人都喜欢过来我们这边玩,参观啊旅游这样。”
仙塘村村干部 赖珠兴:“把那些鱼塘重新规划,把河水引进来,连片去规划,人家过来观光旅游也可以。填一点出来做几个饭店,做一个休闲农业园,才是以后发展前景更长。”
佛山市顺德区委改革办主任 陈林:“顺德这些农村怎么说,基本上是靠城市还是很近的,如果它能把这些做起来,它还是很受城市的欢迎的。改造成现代化的主题产业园,现代化主题产业意味着企业进来了,企业进来意味着人进来了,消费进来了,他们这些农村集体就可以靠近这些市场、消费的地方发展三产,出租、商业、买卖,这些多种多样的形态业态,就做到一二三产,基本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保证它整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位于杏坛镇的光华村,村改的同时,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污水,更新管网,村里的自然环境也焕然一新。
2018年10月,广东省委深改组召开会议,同意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以“顺德样板”“顺德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2019年5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顺德区,并奖励2500亩用地计划指标,成为“节地中国”楷模。2020年1月,广东省委深改委第六次会议要求,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打造新时代广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实验区。
仙塘村村干部 赖珠兴:“我们村改还在进行当中,不是村改表决完了就算了,这个错了,我们最重要什么呢?还有招商引资,把企业引进来了,我们服务好了,到那个时候才是结束。”
佛山市顺德区委改革办主任 陈林:“我们就希望到未来之后它是和我们整个城镇化发展趋势是相匹配的,改动我们只是小改动就好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很多的改革的探索,是在为广东整个全省在趟路,也是为全国在趟路。顺德的突破是为了广东,顺德的突破是为了全国,是吧?虽然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问题,但是基本的模式在顺德的先行先试,其实是为未来趟出一条新路。”
容桂街道村改办常务副主任 叶毅萌:“近期我在地图上面去看卫星图的时候,我已经看见这个地方已经一大片的一个平整,在地球上面留下这么美好的一个印迹,我感觉这个特别好。”
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就必须构建一个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生态环境。
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既是产业的空间再造,也是生态环境的重塑,同时也在为新时代不断缩短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别提供范本,为中国城乡融合探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顺德村改”是一场资源、要素、土地的重大改革,是在探索一条现代化治理的新发展道路。